2017年9月22-24日,西安市第一医院承担的陕西省卫计委适宜技术培训项目“早期干眼的诊断和治疗”在我院心血管五楼会议室成功举办,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医师参加会议。这次会议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三天的学习,学员们掌握了干眼的基本知识,对我院的干眼诊疗特色,具有初步了解,扩大了我院的影响力,提升我省基层眼科医师干眼病诊疗水平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干眼(Dry Eye Disease,DED)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。80年代美国就已经成立了很多干眼病研究所。根据2017年国际干眼小组(Dry Eye Workshop,DEWS)的最新定义,干眼是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点的多因素眼表疾病,伴有眼部症状,泪膜不稳定、高渗透压、眼表炎症、神经感觉异常参与其发病机制。干眼病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,并且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明显影响,美国的研究认为干眼病每年会对美国经济产生38.4亿美元的经济负担。鉴于我国的干眼患病率远高于美国,因此该病对我国产生的经济负担亦十分沉重。
我们对于干眼病诊断和治疗的每一步改进,都是伴随着我们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。从最早的仅仅认为水样泪液减少,逐渐过渡到炎症、泪液动力学、神经感知改变、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因素参与其中。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,到使用甾体激素、非甾体抗炎药、免疫抑制剂、睑板腺按摩、湿房镜、泪小点栓子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,以及最新的脉冲激光治疗、睑板腺热脉动治疗,瑞巴派特(增加粘蛋白分泌的药物)给我们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手段来治疗疾病。因此,科学研究的进步对我们认识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,而在疾病的早期对其进行干预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眼科研究所和眼科医院从事干眼病临床科研10余年,逐步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印迹细胞学检查、眼表寄生虫检测、泪液蕨类试验、睑板腺治疗等检查手段,并引进了德国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、美国Lipiview眼表干涉仪、美国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、德国Heidelberg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国内外领先的诊疗设备,并研制了低渗新人工泪液、阿奇霉素滴眼液等治疗干眼病的制剂,同时我们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卫计委干眼病多中心研究、陕西省科技厅等多项干眼病科研项目,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一支干眼病专科科研和临床相结合的团队,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干眼病的科研、诊断、治疗体系。
干眼病作为高发疾病,但大多数医生对其认识不足,极易误诊,导致延误治疗,既增加患者负担,又影响后期治疗效果,严重者可能因眼致贫。此次基层适宜技术培训班为期三天,除了授课环节,还安排了占总课时一半时间的实习,目的是通过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除了让学员了解理论知识,还能掌握眼科基本检查及操作技能,为基层的诊疗工作,提供基础,从而降低基层误诊率。
本次培训班旨在帮扶基层医师,了解最新的干眼病研究和临床诊疗进展,掌握基本的诊疗技术,达到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的目的,通过本次学习贯彻国家分层诊疗政策,落实国家医改方针,促进精准扶贫,为我省眼科学的发展,为提升我省人民的眼健康,做出贡献。

陕西省卫计委陈昭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

杨华主任医师等专家细心授课


学员参加实践学习活动